close
Die Fetten <br />
Jahre sind vorbei


  伸手向這部片子時,腦子裡冒出幾位朋友的面孔,欸,不是面孔,是他們版上或網誌上的文字。我剛巧很想對在網誌上彷彿是推崇地引用「無印良品(MUJI)」的h,引用朱天心在「佛滅」中的一段文字『他穿的布鞋,有沒有?那種白色沒鞋帶你說像你小時候穿的,我一看就知道是日本的那種無印良品,買起來有些比旅狐還貴』。

  另一位B,似乎認真研究政治人物/政客發跡模式並且照表操課,前幾天老是在自己版上轉錄些批評民進黨的文章,我針對這段文字『世上更有哪一個國家的學運世代都變成政客,而不扎根於社會底層的?凡此盡見民進黨沒有理想性,只有工具性,不自今日始。』回應了:慎之戒之,不過你想當然爾的是想當政客,算了。和他辯論理想性的議題,會很無奈。

  而我,晚上10:45的時候我在做什麼?有在思考著社會的不公義或是人生的意義嗎?還是看電視和上網聊天交換著片段瑣碎的資訊?如電影中所言,革命的行為在六零年代已經被作盡,當年流長髮聽聽搖滾樂就已經是離經叛道,現在在店裡都買得到Che Guevara的T恤時,還有什麼革命好搞?而對於我們,或許更嚴重的是垃圾資訊的充斥導致的無胃口,張口即可食、攝取的毫無營養、製造的當然也是貧瘠的。

  Jan,在理想之外還有原則與堅持,他的熱情與感染力,讓他能夠說服得了別人,所以他有了同伴Peter。Peter,會計畫有組織力和行動力,提得出行動方針,所以同伴聽他的,有問題也要找他。Jule,Peter的女友,一直在燃燒生命,她燃燒得如此用力以致於疲憊而憔悴,直到Jan引導了她的火焰,她才突然地由黯淡而明亮了起來,也因此改變了三個人的關係。

  沒錯,就是那樣,你知道的,放蕩的愛。

  Jule看似輕挑、不謹慎、一直闖禍、本來小心拿捏的分寸一下子被她給越界(對於男人亦然),沒有貢獻卻老添亂,然而她卻是三人之中最有資格反動的,她有著最艱難的生活,也被搞得最疲憊,而更重要的是她沒有一個幫她收拾善後的父母,提供一個豐饒的巢讓她在外面闖蕩累了可以轉向,當她選擇了反動一途時,箇中的價值就更勝於那些個有後盾的人。(我在說哪種人你知道的,就是那種只會在網路上嗆聲還自以為是革命份子的傢伙。)

  三個人已經擦出夠多也太多的火花了,又搞進來一個「走資派」的Hardenberg,就更天翻地覆了。在商場上縱橫的Hardenberg老謀深算,局外人的身分把三個人分別的個性和之間的關係觀察得清清楚楚,雖然是被三人「綁架」,卻不時居於主導的場面,「恐怖啊~」我想,我害怕這三個人之間的關係會分崩離析、我害怕這三個人會被Hardenberg說服然後乖乖回家、我害怕這三個人的理想會被動搖、打折扣、開始妥協、從「非如此不可」變成了「那樣也行」,我是真的害怕,而且還爲我自己而恐懼。

  一句老掉牙的話,似非而是、似是而非「三十歲以前不是左派沒心肝,三十歲以後還是左派沒腦袋」,也因此多少三十歲以下的人什麼都沒做,卻自以為自己敢作敢言,多少三十歲以上的人明明一樣什麼都沒做,卻視三十歲以下的人為小孩,把這一套似非而是、似是而非繼續傳頌下去。

  這部片子的起、承、轉都精采,於是我必須等待「合」(不是看手錶等待),等待著結果:理想的純粹與否和下場比起來或許是更能判斷幕後推手的FOR或AGAINST(等待著這部片的結論,這樣我好下結論),我只能說,是FOR啊!沒這麼多城府的人卻有著塞翁失馬般的幸運哪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雪野 的頭像
    雪野

    公讌

    雪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